我校举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专题报告会
10 月 13 日,我校特邀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郑雪松教授作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历程、内容概要及地方实践》的专题报告。报告会由校党委副书记刘居安主持,青马工程学生和学生骨干200余人现场聆听报告。
报告会上,郑雪松教授从“发展历程、内容概要、地方实践”三个维度,系统阐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在发展历程方面,她梳理了该理念从提出到写入党章、宪法,并逐步成为党的民族工作主线的过程,展现了其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重要成果的理论地位。在内容体系方面,她围绕历史根基、现实意义、理念内涵和实践路径,结合“五个共同”“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等核心概念,深入解读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多维结构,强调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深层基础。在地方实践方面,她介绍了我省通过建设体验馆、开展非遗课程、举办文化展演等“有形有感有效”的方式推动共同体意识落地的创新做法。
整场报告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地方实际;既有历史纵深,又立足新时代要求。郑雪松教授凭借深厚的学术素养与丰硕的研究成果,将抽象的理论概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讲解,引发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报告结束后,刘居安作总结讲话。他指出,郑雪松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逻辑严密,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我校进一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清晰思路。他就我校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活动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思想上再重视。在全校广泛开展宣传月活动,是防范化解民族宗教领域重大风险、推动民族宗教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统筹工作协调,压实工作责任,有力推动活动月落实见效。二是措施上再加力。要深入巩固大统战工作格局,结合实际,统筹组织、宣传、统战、学工、保卫、网信等各职能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基层教学单位的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宣传合力。三是方法上再创新。针对党政干部、一线教师、辅导员、后勤服务人员、大学生等不同宣传对象,丰富方法手段,创新形式载体,善于运用不同群体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方式,善于运用富有时代特色、体现活动要求的方法,努力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使宣传月活动接地气、受欢迎、入人心。
来源:宣传部 编辑:周航 复审:孔祥华 终审:刘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