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探索航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新路径--俄罗斯高校代表团访问我校
11月5日,俄罗斯彼尔姆国家研究大学校长格尔马诺夫·伊戈尔·阿纳托利耶维奇、格拉佐夫国立工程师范大学校长奇戈夫斯卡娅-纳扎罗娃·亚宁娜·亚历山德罗夫娜、伊热夫斯克国立技术大学国际学术合作中心主任萨夫琴科·塔季扬娜·维亚切斯拉夫娜、俄罗斯高校联盟驻中国办事处主任赵长乐等俄罗斯高校代表团一行到访我校。我校理事长刘品生,执行校长刘维振,监事会主席马聪,副校长赵明明、杨方廷与会。双方围绕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与创新、中俄关系民间友好交往等交流座谈。


会上,刘品生首先代表学校对俄罗斯高校代表团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学校发展概况,学校作为河南省唯一一所航空类高等职业院校,深耕航空教育十余年,已形成航空工程学院、飞行学院、乘务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50个专业的特色办学体系,“一体两翼” 的办学格局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基础。他表示,此次访问既是中俄人文合作向职业教育领域纵深拓展的生动实践,更是我校积极实践 “双航齐飞、空地兼训” 发展战略、推进国际化发展的关键举措。面向未来,希望双方共同推动教育交流合作与科研协同的持续深入。同时积极推进建立常态化的新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杨方廷聚焦航空航天领域发展及规划作专题介绍,向俄方嘉宾系统展现学校 “从航空到航天、双航协同发展” 的战略布局。在未来规划方面,他重点介绍了 “三位一体” 商业航天产教融合产业集群战略:以筹建中的 “河南航空航天职业大学” 为核心,计划在雷山匠谷建设现代化航天校区,打造集教学、科研、实训于一体的航天教育基地。

格尔马诺夫·伊戈尔·阿纳托利耶维奇在发言中指出,中俄作为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两个国家之二,合作空间广阔、潜力巨大。他强调,“我们此行不是仅为意向而来,更是为落地而来”,期待在既有共识基础上,将合作构想转化为具体项目,切实推动双方在科教融合、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奇戈夫斯卡娅-纳扎罗娃·亚宁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高度评价我校鲜明的航空特色与先进的实训教学设备。她风趣地分享道,自己曾因对飞行原理不了解而害怕乘坐飞机,但此次参观实训设施后,对航空安全有了更深的认知,“现在再也不怕坐飞机了”。她表示期待双方在技术技能型国际化人才联合培养、实训资源共享等方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萨夫琴科·塔季扬娜·维亚切斯拉夫娜聚焦课程共建、学分互认等具体议题,提出了“中俄双导师制”“实训基地互访”等合作构想,特别建议将商业航天、遥感卫星应用等新兴领域纳入合作范畴。她笑称,参观乘务学院圆了自己年轻时的“空乘梦”,并且还特别提到“希望有机会担任乘务学院名誉院长”,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双方合作的高度期待。

会前,俄罗斯高校代表团一行实地考察了我校航空动力实训中心、人工智能科普基地、高分中心信阳分中心、乘务学院实训基地等教学场所,对我校先进的实训教学设备给予高度评价。

“双方合作办学不仅是教育资源的互补,更是文明理念的互鉴。” 刘品生在总结时说,此次俄罗斯高校代表团的来访,为我校搭建了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学校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深度融入中俄人文合作大局,将航空航天领域国际合作办学落到实处,培养更多服务中俄航空航天产业合作、促进两国友好往来的复合型人才。
在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引领下,中俄关系持续高水平发展,为两国各领域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9月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同来华出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时指出,中俄关系树立了睦邻友好、全面战略协作、互利共赢的大国关系典范,并强调要“以大项目引领合作,打造标杆合作项目”。普京总统也表示,俄中关系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此背景的感召下,信阳航空职业学院与俄罗斯高校联盟的携手,正是职业教育界响应高层号召、推动务实合作的具体行动。随着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的即将召开,双方合作迎来新机遇,此次访问不仅将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教育合作注入新动力,更将为中俄世代友好培育更多青年使者。
来源:对外合作和国际交流处 图片:周航 文字:吴鑫 编辑:周航 审核:刘居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