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航空职业学院

踔厉奋发谱新篇 勇毅前行建新功——信阳航空职业学院2022年工作报告

时间:2023-02-13 15:32:54 来源:本站编辑 作者:本站编辑 阅读:

踔厉奋发谱新篇  勇毅前行建新功

——信阳航空职业学院2022年工作报告

过去的一年,充满着记忆、感动,收获着信心与荣耀。对我们全体员工来说,每一位都很出彩,都在努力的付出,令人感动。我们用勇往无前的拼搏精神,用充满担当的师者情怀,推动着学院高质量大踏步发展。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大家辛勤的努力,表示感谢,真诚地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2022年,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和信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学校工作紧紧围绕理事会和校党委的工作布局,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职工踔厉奋发,共同谱写发展新篇,圆满完成2022年工作任务,现在我代表校委会向大会做工作报告。

一、一年来的主要工作

1.政治建设不断加强

一年来,校委会带领全体教职员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任务,扛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守住课堂教学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和红线,确保政治安全、网络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与针对性,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具有本校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工作平台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为学校各项工作打牢坚实的政治基础。

2.三全育人硕果累累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之根本,印发《信阳航空职业学院立德树人工作手册》,汇编《关于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意见》《信阳航空职业学院“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意见》等校发文件,着力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起融汇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实践育人模式,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以学生处为中心,以团总支、学生会为两翼,各职能科室、二级学院与辅导员之间形成育人合力,重心下移,全员参与,明确德育工作的责任与分工、目标与任务、重点与难点,齐抓共建学校三全育人网络体系。2022年11月8日晚,航空工程学院学生杜海扬、吴存银整理在外实习租住的公寓房间时,意外发现40000多元巨额现金。杜海扬、吴存银两位同学面对大额现金毫不动心,其拾金不昧的行为充分展现了信航学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也充分反映出学校立德树人、三全育人取得成效。

3.思政育人再出成效

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制定《信阳航空职业学院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构建“立德树人”大思政平台。上好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的思政第一课。积极开展思政课教学大赛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改,促进教师综合素质能力,专业化水平和思政育人能力不断提升。2022年8月,方婷婷、韩淼、任仲平参加2022年度河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大比武”活动,获得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和1个三等奖;12月参加2022年度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金课”视频的录制,在全省评审活动中获得三等奖。集中力量开发一批具有信阳特色的系列思政课程,撰写《大别山红色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别山红色统战回望》两部书稿。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河南考察讲话精神,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扬列宁号历史及其内涵的革命精神,将红色基因植入大学课堂,学校创办了“列宁号”红色宣讲社团,以路演、话剧、广播、新媒体等方式进行宣讲,担负起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和使命。实施“青马工程”,全年开班12期培训近两千人次。

4.文明创建成效非凡

2022年3月以来,以“创先争优”为载体,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以省级文明单位为目标,以提高全校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和规范全体学生文明行为为根本任务,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学校内涵文化,突出创建文明学校特色,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志愿服务、道德大讲堂及各类主题活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22年3月信阳市文明办公室到校验收,市级文明办对我校创建工作高度赞扬,并于2022年5月份向我校颁发了“信阳市文明单位”牌匾。随后信阳市文明办受省级文明单位委托,到校进行省级文明单位开展了理论测验,并进行了初步实地考察、验收,2022年5月29日我校被评为“拟表彰推荐省级文明单位”进行公示,现阶段正待省级文明办实地验收复评。

5.师德建设扎实有效

学校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模范践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充分发挥教工党支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师生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好教师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促进教师实现教书和育人相融合、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融合,加强对教师的培养,特别是做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培训,不断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水平。制定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思想工作和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情况纳入年度考评体系中,将教职工师德考评情况纳入到个人考核评价中,建立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为激励广大师生奋发向上、争先创优,树立⼀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实绩突出的教师楷模,在教师节表彰了一批师德标兵和优秀教师,10月份开展第一届最受学生欢迎“十佳教师”评选活动。河南省教育厅公布了“当好引路人,一起向未来”师德主题教育征文和师德师风优秀案例评选活动结果,我校在此次活动中荣获佳绩。在全省师德主题教育征文评选活动中,公共教学部邱宝梁的《黉门半生育桃李,徜徉学海摆渡人》、航空管理学院李苗苗的《携手并进,共助师德蔚然成》、教育学院罗维诗的《爱与责任——做祖国新时代的引路人》荣获二等奖,航空管理学院鲍宜冉的《以爱育人,携手向未来》、航空工程学院任涛的《凝心聚力,彰显学工风采》、人事处李珍的《三尺讲台 铸师德》荣获三等奖。

6.专业建设稳步推进

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人才评价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根据以航空专业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理念,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制定《2020-2025年专业建设规划》,围绕专业建设的规划与定位、专业资源配置、专业建设组织与实施、专业建设成效、教学质量监控五部分,制定了《专业建设管理办法》,从全面规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对外合作与交流、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等多个方面,为学院的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修订完成2022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涉及8个学院、46个专业,覆盖9个专业大类。围绕双高校建设,积极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形成以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为龙头的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群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2022年12月,河南省教育厅下发《关于申报2023年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建设资助项目的通知》,确定对25个民办高校的重点学科专业进行资助建设,我校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成功获批立项。完成2023年拟招生66个专业申报备案工作,其中三年制大专47个,五年制大专13个,两年制大专6个。根据专业发展需要,成立应急管理学院,分设商学院和信息技术学院。

7.课程建设亮点纷呈

课程建设是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为抓好课程建设,我校紧紧围绕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数量与结构进行精准设置与优化,并对课程标准进行梳理、研究论证和修改完善,在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学期安排、实习见习等方面体现课程间的关系和衔接,使其成为完整的体系。按照专业认证与专业评估标准要求,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各二级学院修订完善课程教学标准400余份。发布《信阳航空职业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办法》等制度。在积极推进13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完成3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立项及建设,目前,《学前教育》《幼儿美术》《Java基础程序设计》三门省级精品课程均已上线。推进优质共享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组建高水平民航飞机维修与管理专业项目团队,按照专业群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原则,构建飞机机电维修专业教学资源库,该项目上半年获批立项,截至目前,各项工作已经完成。

8.教材建设进程加快

学校重视校本教材建设进程,制订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结合学科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实际需要,有计划地组织教材编写与出版。各二级学院积极开展立体化教材建设工作,遴选优秀项目申报“省级高职院校立体化教材项目”。本学度我校共申报了10门校本教材,积极进行立项建设。学院高春玉博士主编出版了2本教材,分别是《创新创业基础教程》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材编写模式,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与出版机构合作,探索跨区域、跨领域共建共享教材模式。

9.教学改革扎实推进

围绕“三教改革”,开展第一课堂教学改革初探,制定了《第一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各学院(部)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活动。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三级监控体系,建立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强化教学督导,组建教学督导组,开展教学管理全过程和教师授课全过程的常规检查督导。开展教学质量提升活动,增强质量意识,规范教学管理,切实提升广大教职员工提高教学质量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开放办学和校企合作有序推进,与武汉优能合作建设智能汽车产业学院,与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达成“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智能建造技术”2 个高职专业联合培养协议。与杭州绘自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申报教育部第一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高春玉博士和张术平老师获得立项。中外合作办学工作正在推进中。

10.技能大赛喜报连连

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思路,制定《信阳航空职业学院技能大赛管理办法》,建立奖励机制,提高全体师生参加市级、省级及国家级各类大赛的积极性。承办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信阳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服装制版、时装技术设计两个赛项,平桥区无人机装配大赛。组织开展课程思政创新大赛评选活动,遴选推荐5位教师参加河南省省普通高校教师课程思政创新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在2022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共有5支参赛队获奖。人工智能学院祁传达院长亲自指导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获全国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22 年“ 中银杯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飞机发动机拆装调试与维修赛项中,我校代表队最终在37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三等奖。

11.岗课赛证加速融合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学院作为试点单位,积极组织各专业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目前已申报成功“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民用航空器航线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中级)”、“个税计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大数据财务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民航旅客地面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空中乘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六个“1+X”证书颁发资质,各项试点正按照要求有序推进相关工作。2022年12月1日,航空管理学院圆满完成1+X民航旅客地面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考证工作。组织申报院校类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信阳航空职业学院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中心获得批准备案,获批17个职业工种认定资格,认定等级范围为:初级、中级、高级,面向全校师生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发证工作,为今后我校更好地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6月对全校应届毕业生开展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共认定高级工756人次。

12.第二课堂大放异彩

过去的一年,在理事会的高度关注下,学校大力推进“三个课堂一支队伍”建设,目的在于夯实“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助力“第三课堂”。成立第二课堂教研室,开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安排课程设计课表,按照“立德树人、能力导向、创新创业”三位一体教育教学顶层设计,从四大模块、七个类别开展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社团活动、实践活动、专项活动为主线,构建起融汇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实践育人模式,有布置有汇报有总结,鼓励学生课余时间走出宿舍,锻炼身心,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拥抱自己的大学生活,锻炼自我,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第二课堂中的作用,截至2022年底,成立各级各类学生社团38个,注册学生7085人,专业性社团覆盖所有专业。举办学生社团活动186次,参与学生达到2.5万人次。

13.实习工作稳中求进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实习工作,修订和完善了《信阳航空职业学院实习管理规定》,完成起草6个试点专业第三课堂岗位实习指导手册等工作。扎实推进实习单位开发、考察、企业宣讲等岗位实习准备工作,制定各专业实习方案,明确责任,把学生实习期间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推进实习学生在河南省职业院校实习备案平台备案工作。加强对各专业跟岗实习驻场老师管理工作,建立驻场老师日报汇报制度,及时反馈实习问题,及时沟通快速反映、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好2020级、2021级岗位实习过程性考核与管理,开通学校学生实习工作监督投诉热线,在线处理各类学生实习问题等180余起。利用学校实习投诉热线和每周召开1次实习管理工作线上会议,同实习指导老师交流实习学生管理工作的细节问题及处理,处理好各类学生实习问题。在2022年春季学期、2022年秋季学期分别顺利组织2020级航空类专业528人、2021级3145人参加岗位实习,较好地完成学校实践教育教学任务。

14.科研成果再创佳绩

2022年,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两项,周忠教授主持的《航空现代产业学院‘四段递进+岗课赛证’人才培养模式及评价机制研究实践》被评为一等奖,朱育林副院长的《航空职业院校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被评为二等奖。两项教学成果的获得是我校在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也是我校不断重视内涵质量建设而发生的良好质变。2022年,全校教师申报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130余项,获批60项,其中:省级项目4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2项,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3项,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项目3项,省级学会研究课题7项,信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4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9篇;获得专利6项;获得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教科研平台认定取得重大突破,“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获得“2023年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建设资助项目”;“课程思政研究中心”获批为河南省课程思政示范中心;“航空虚拟仿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为信阳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航空工程学院成功申报“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获批省级职业院校“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同时,各个项目的结项工作也在持续推进中,所取得的教科研成果也在持续积累。

15.教师队伍茁壮成长

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出台《信阳航空职业学院教师发展中心运行管理办法》,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信阳航空职业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等制度。2022年,航空工程学院教师团队被命名为河南省高等学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河南省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一名教师获得省级职业院校“双师型”名师称号,两名教师分别被信阳市委市政府命名为信阳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信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一年来,引进高级技术职务人员3名,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87名。以“双师”素质教师建设为重点,加强教师的职业能力培训,努力打造高水平的专业教学团队。健全专任教师培养和继续教育制度,完善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强化教师培训,安排我校教师参与河南省 2022 年暑期教师研修、2022 年河南省职业院校骨干教师省级培训、2022 年双师型教师培训及 2022 年 1+X 省级师资培训共计 104人。组织各学院(部)积极参加职教国培项目,共计推选出 19 人参加培训。推进院内培训,邀请专家开展全院培训 14余场次。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培养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规范和保障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

16.团学工作再上台阶

一年来,我校学工队伍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本年度,学校组织了辅导员专项业务培训12次,辅导员能力大赛1次,辅导员疫情防控和第二课堂开展汇报会1次。年终又组织了对全体辅导员进行了综合素质能力测试,并结合日常工作表现,遴选出了一大批优秀学工干部。2022年,学院开展了“青马工程”培训班、“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团旗引领成长,红色点亮青春”“喜迎二十大 向祖国报告”等系列青年培育活动,累计开展活动百余场。校团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为党育人政治职责,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组织育人为基础,以实践育人为特色,以服务大局、服务同学为着力点,继续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团,高质量推进“四工程一行动”,顺利通过团省委、团中央年度考核,其中团省委给予高度评价。组织申报“核你一起,强国有我”大学生宣讲团,在全国667所高校的1796支入围队伍中,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成功入选,首次进入国家级宣讲团;组织参加河南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团委《承载梦想,筑梦未来》项目荣获铜奖,首次获得省级荣誉;组织参加“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创业竞赛,我校两个参赛组分别荣获“三等奖”;组织实施参加“三下乡”、“返家乡”“向基层报道”,累计收到各地政府、团组织感谢信200余份;开展“青年大学习”活动,年度排名稳居全市高校前三名;组织申报信阳市第九届“五年青年奖章”,常务副院长刘维振在全市30余名候选人中顺利当选;组织参加信阳市“青年岗位能手”,我校青年教师刘珂顺利获评;组织参加平桥区大学生联盟会,我校学生李壮壮当选秘书长。

17.资助育人成绩斐然

进一步完善各类资助管理制度,构建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协调联动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进一步优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健全四级资助认定工作机制,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实施动态管理。把“扶困”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创新资助育人形式,进一步完善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2022年度,学校不断扩大资助覆盖面,确保没有一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新生报到期间,共有1415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为困难新生办理缓交学费共计734万元。本年度共计申请发放奖助学金、应征入伍直招士官学费补偿、退役复学学费减免、退役士兵本专科国家助学金、特殊困难学生补贴,特困学生减免学费(含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累计2201万元。   

18.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生源是学校的生命,招生工作是排在首位的工作,有了学生才有教学,才有各项管理和服务。学校十分重视招生工作,不断完善招生工作体制体系和工作制度,动员全体教职工投身招生工作。2022年我校招生首次突破具有标志性意义的5000人大关,上了一个大台阶,整体报到率91.9%。其中省外招生第一次实现投放计划均超计划投档。省内一志愿报考率明显增多,由2021年一志愿报考353人,提升至2022年一志愿报考1405人,生源数量与质量与往年相比明显提升。生源地开发工作也有新的进展。招就处和参与全员招生的教职工为学校发展立了第一功。

19.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立了“一把手”工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学生和就业工作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学生处、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各二级学院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实施。及时召开就业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上级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和措施,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2022年,我校毕业生共计1053人,就业率达到95.35%,完成了预期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且涌现出一批高质量就业人群,如:工程学院的徐鹏辉,就职于成都飞亚航空设备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管理学院的焦金鸽就职于广东万事通航空地勤服务有限公司等。开发就业企业并建立企业资源库,纳入企业116家。在2022年求职创业补贴申报工作中,为141名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成功申报人社部门的专项补贴。

20.创新创业稳健起步

学校在争创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的基础上,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为引领,以“校院两级”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基础,支持年轻教师建设创新创业工作室,激发全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激情,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截止目前校级创新创业项目通过35个并进入实施阶段,参与校外创新创业项目45个并进入验收阶段,累计支持资金 108万元。为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与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通过实施一系列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培育创业意识、树立创业信心、掌握创业技能、提高创业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积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提供GYB、SYB创业培训,通过创业意识教育、创业基本知识培训,帮助大学生明确创业目标。

21.服务社会成效彰显

学校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服务学习型社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拓宽服务途径,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申报设置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获取学历继续教育办学资格,完成了1080名弹性学制学生、497名开放大学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广泛开展各类培训。成功举办了河南省中职学校班主任培训班、河南省职业院校空中乘务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班、平桥区民政局儿童福利主任培训班、信阳市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班、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班,实际参训人数2100人次,到账资金210万元。学校申报备案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中心,设置17个职业工种,对708名22届毕业生开展了等级认证。积极构建大培训格局,与河南省应急管理局合作,成立大别山应急管理技术研究中心和河南省应急管理(豫南)培训基地,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党建委员会共建大别山红色教育基地。航空工程学院获批全面技能振兴工程“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项目。

22.后勤服务保障有力

学校后勤工作坚持以“以人为本,服务育人”为宗旨,增强员工的服务意识、职责意识和法规观念。以后勤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强化内部管理,狠抓制度建设与落实,坚持工作技能与岗位职责双落实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有效进行。认真做好后勤设施的日常维护、维修工作,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日常巡查维修,提高了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坚持线上小程序报修、24小时电话报修、填写报修单和巡查维修相结合的方式,做到报修迅速,维修及时。不断改善后勤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为学校教学、工作及师生员工生活提供了可靠的后勤保障。

23.防疫抗疫众志成城

2022年,面临疫情防控严峻形势和随之带来的复杂学生思想教育、安全保障工作,全体学工队伍协心共力牢牢扛起政治、安全责任,“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谱写了一首首动人之曲,呈现了一幕幕感人之举。一年来,学校组织召开线上线下疫情防控专题会议50余场,制定不同时期防控方案10余项,拉网式学生健康动态摸排30余次,办理学生请假4千余人次,组织学生核酸检测80余场、共计50万余人次。在校园实行疫情管控期间,我校全体教职员工逆行而上、冲锋在前,牺牲几乎全部法定假日和周末时间,全天候与学生同吃同住,及时解决学生困难,牢牢守住了我校疫情防控安全防线。

24.新闻宣传助推发展

学校新闻宣传工作配合学校事业发展,在关键节点上做好新闻传播,对学校重大活动进行了主题挖掘,积极宣传学校办学理念,发布教研成果与教学信息,及时报道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对内传达学校发展正能量,对外提升学校整体形象,为树立学校良好形象做出了应有贡献。一年来,学校制定了新闻宣传管理制度及办法,加强了新闻稿件的“三审三校”制度。目前,学校建设运营1个主网站、1个南湾校区网站和19个二级网站、12个微信与视频平台。经过努力,2022年度官网共编发推送新闻报道205条,学校公众号总关注量上升到16200人,陆续报道了职业教育活动周、雷山匠谷建设工作会、疫情防控与校园安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拾金不昧信航人、双高建设、支部联支部等一系列重大活动新闻,被学习强国、省教育厅、凤凰网、大河报、信阳日报、信阳电视台等省市媒体转载报道频次120余次。这些重要新闻在社会媒体得到广泛传播,并受到好评。

25.校园安全防线牢固

学校成立安全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抓严抓实,严密织牢安全防护网,确保校园安全稳定。2022年,学校经受住了党的二十大安全稳定保障和持续的防疫抗疫工作大考。一是构建三级值班体系,提升安全稳定应急处置能力。建立总值班室,制定值班制度,关注在校和实习学生安全,开设多个值班电话,解决学生合理诉求,有效防范疫情舆情。二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时刻紧绷安全之弦。坚持二十四小时巡查制度,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想安全,抓安全的良好氛围。开展了“加强反恐防暴应急演练、“119消防安全”应急演练、汛期抢险救灾应急演练等;定期组织人员对全校水、电、消防等方面的安全大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配合公安、城管等部门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确保校园安全稳定,保障全校师生安全。

上述成绩是在理事会的全面领导和党委会的政治引领下取得的,同时也是全体教职员工干出来的,在此我代表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向理事会、党委会和全体教职员工表示衷心感谢!

总结2022年的工作,我们还有许多的遗憾,对照发展的要求和教职工的期待,我们十分清醒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大的差距。从发展和管理的角度审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中的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二是“双师型”教师队伍薄弱。三是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四是教学经费投入不足。五是管理体制和治理能力与新的发展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上述问题和困难是发展中形成和积累的,需要在发展中解决。同时,更需要我们通过更新发展理念、优化发展思路、提升管理能力、完善管理体制去解决这些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二、2023年的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总体工作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理事会和党委会工作布局,统筹学校远景发展目标和当下日常工作,团结带领全体航院人,发扬航院精神,勇毅前行再建新功。主要工作任务归纳为10个方面:

(一)加强思想引领,构筑发展政治保障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任务,扛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铸魂育人,实施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大思政课’建设工程”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办好信航大讲堂。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具有本校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工作平台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建立专任教师、管理干部、辅导员共同参与思政课教学的长效机制,评选一批思政示范课,打造省级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团队。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积极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的有机统一。

(二)坚持立德树人,构建三全育人体系

深化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工程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完善学校“三全育人”工作方案,细化落实十大育人工程,创建“三全育人”典型学校。结合我校专业特色,深入挖掘大别山红色资源,深入研究列宁号承载的革命精神及其时代价值,讲好列宁号故事,传承列宁号精神,构建列宁号红色文化育人体系。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完善学生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学生管理理念与工作思路,做实学院辅导员能力提升计划,提高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围绕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不断丰富第二课堂内涵外延,不断完善第二课堂运行机制,逐步健全完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深度融合、相辅相成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书院式管理模式,完善学生自组织体系,发挥学生组织在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三)聚焦双高建设,夯实升本工作基础

扎实推进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按照国家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建设指标和教育部工作要求,年底前完成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任务。实施好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任务和项目。加大投入、倒排工期、压实责任,着力提升内涵质量,打造职业教育优质品牌。做好提质培优绩效数据采集和填报工作。

认真落实双高建设工作和升本工作责任制。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明确工作重点,在认真总结上一年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我校在办学定位、治理水平、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研与社会服务、基础设施、办学经费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与短板,确定工作重点、目标、计划与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督导,把工作落到实处。

(四)注重内涵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实施质量立校战略。继续实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计划,营造现代大学质量文化,健全学校层面、院系层面和专业层面三级质量运行保障机构。构建质量决策、质量执行、质量评价与诊断、教育教学运行、质量检查监督、质量信息分析与反馈等六大系统的质量标准和运行体系,支撑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主要运行环节的监测评价。

加强专业建设。推进专业动态调整,推动专业与产业优化匹配,强力推进低质专业调整撤停、传统专业重塑升级、优势专业锻强提质、新兴专业培育壮大,打造重点特色专业品牌。着重加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着手培育职业本科专业,结合学校专业建设情况,遴选若干个专业重点进行培育。

推进课程改革。对接最新的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及时推进课程改革、调整课程结构、重塑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加快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等项目分级分批推进建设,从校级建设起步,向省级、国家级逐步推进。

推进教材改革对所选用教材进行政治把关。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数字化教材及校本教材。在校本自编教材开发的基础上,遴选培育一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编写的示范性教材。推进信息技术支撑的立体化教材——二维码复现岗位工作程序、技能重复训练。

推进教学改革。各专业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积极开展“课堂革命”,加快推动传统教学模式与数字化教育相融合,探索创新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推广项目教学、任务教学、情景教学、模块化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推进1+n模块化教学(实训),配套实训室建设、技能证书考试和技能大赛项目,积极探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推进重点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

组织参与各类技能竞赛。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总体思路,推动竞赛活动教学化、全员化、体系化,实现课赛结合、岗赛融通。积极参加省级、国家级竞赛,遴选、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素养、精湛操作技能的大赛选手参加大赛。积极承办省级及以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取竞赛成绩有大的突破。

加大教育教学成果培育力度着重推进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和省级特等奖建设;培育建设河南省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积极与企业共同创建省级工程技术创新研发平台,争取荣获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等奖励。

加强科教融通,实施“科研兴校”战略。放大专业优势,加大横向合作,打造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科教融通研究平台,以优势专业带动科研应用水平,加强校内外协同创新和跨学科团队建设,发挥科研应用服务地方的“龙头效应”。完善《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加大科研资助力度,积极培育校内项目和各项成果,针对重点科研项目,集中优势资源,定向安排科研任务。发挥院士工作站辐射引领作用,加强横向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科研教学、科技产业一体化发展。建设高校新型智库,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工程。推进河南省航空职教集团实体化运作,加快新兴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步伐。以专业为纽带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构建校企合作新模式,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企业先进的元素融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引进与专业相对应并具有生产服务能力的企业,搭建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把建设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作作为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抓手。积极引进国外优质资源,加快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提高教育对外开放水平。

(五)坚持德技双馨,打造专兼教师队伍

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体系。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把师德建设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会、学术委员会等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完善学生评教监督机制。健全师德激励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建立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拓宽师资队伍补充渠道,加大引才育才用才力度,足额配备各类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加强教师进修与培训工作,推进教师学历提升计划,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实施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计划和“双师型”教师培训计划,筑牢“专业化、制度化、常态化”的“双师型”教师发展培育平台。实施“兼职教师库建设计划”,落实企业人才聘任机制,引入企业技术专家参与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实践辅导等。培育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每个团队培育一名核心带头人,聚焦一个行业领域,合作一家优质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平台,创造一批优质教育教学成果,形成一种典型人才培养模式。

(六)创新工作思路,做好招就实习工作

加强招生宣传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夯实招生责任主体,激发招生工作热情,调集优势资源,加强招生工作力度。发挥每一个人的资源优势,要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学校办学优势和专业特色。加强生源基地建设,建立稳定持续的生源渠道。齐心完成2023年招生目标。

健全学生实习就业指导服务和跟踪管理制度,积极拓展与专业相适应的优质校外实习就业岗位,已经合作的优质企业,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断沉淀优质企业资源,拓宽学生实习就业渠道,让学生整体实习、就业率达到95%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 85%以上。

(七)强化社会责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大力开拓培训市场,开发特色培训项目,加强与人社、教育等政府部门对接,创造条件申报完成各级培训认证资质,加强培训队伍建设,挖潜培训项目,制定配套政策,激发培训工作积极性,完成规定的社会培训任务。

全力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对已经获批的 1+X证书试点专业要按照要求做细做实,做出成效。加强技能培训,大力推进X证书考取工作。落实技能等级评价组织和继续教育资质的申请备案工作,做好技能场地的规划建设,有效完成年度人人持证的工作要求。

对接市场需求加大服务社会力度。各学院立足自身优势和专业特征,找准市场契合点,通过人才培养、技术服务、项目承包等方式,主动融入科技、产业、经济发展大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创办院办企业,打造学生实践和服务社会的平台,取得良好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八)加大创建力度,建设文明平安校园

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各项指标体系,完善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强化责任落实,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确保年初通过省级验收,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以强化校园文化,以文化人、以人育人为目标引领,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航院校园文化。

认真履行学校法治建设职责,构建法治教育体系,健全和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压紧压实各单位安全主体责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责任体系,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及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利用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法治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安全防范知识和卫生常识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持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做好校园安全、周边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的整治工作,做好应急防范、信访维稳工作,加强值班值守,持续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着眼后疫情时代的新形势,按照“保健康、防重症、强救治、优服务”的总要求,最大限度维护师生健康和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九)坚持改革创新,提升学校治理水平

完善学校治理体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完善内部治理制度和议事规程,健全校院两级运营机制,不断健全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决策、监督、执行机制。涉及学校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报理事会和党政联席会研究决定,二级学院重大问题由党政联席会决定。维护校党委这个政治核心,在教育教学中认真贯彻党的政治路线和教育方针。接受监事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的工作监督,坚持监事列席校务会制度。研究决定重大问题或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问题时,充分听取基层单位和师生的意见建议。

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强制度建设。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制度规范管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作用,认真做好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完善制度体系。强化目标管理。理清管理职责,明确工作目标,压实目标责任,创新考核机制,引导各部门、各级管理干部有目标、有方向、有标准的推进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完善计划管理。制定完善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月工作计划,增强工作的计划性,避免随意性。强化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强化督查问效,聘请第三方对工作绩效进行全面评估。完善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在学校治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专家教授和专业带头人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认真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向基层放权赋能。按照事权与人权、财权相统一和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向基层下放管理权力,做大做强做实二级学院。在二级学院试行大包干管理模式,五年制学院实行独立管理体制,调动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支责任心强、创新力强、执行力强的“三强”干部队伍。加强干部队伍作风能力建设,推进干部队伍专业化年轻化,创造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十)改善办学条件,打好学校发展基础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学校校园网络建设,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引进外部伙伴,整合外部资源渠道,通过自建和第三方投入相结合的方式,达到《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标准。

加强教学条件建设。加快各专业实训基地和实训室及教学资源库、标准化考场建设,满足1.5万学生学生实训课需要。加强文化艺术与体育设施及场馆建设,满足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需要。加快推进学校三期工程建设,完成学生和教师公寓、教学与实训用房工程建设任务。

加强后勤服务工作。加强和改进后勤保障工作,完善服务设施,根据师生员工的需要,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向超前服务、主动服务转变,向优质服务、深度服务转变。

同志们,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职业教育又一个发展春天已经到来,学校发展将会迎来再跨越。学校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必须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紧紧围绕理事会和党委会工作布局,统筹学校远景发展目标和当下日常工作,保持逐梦的清醒和坚定,坚持奋斗的姿态和干劲,以奋斗创造奇迹的信念和坚韧恒久的责任担当,书写优异答卷,再创辉煌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