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隆重召开2025年科技大会
5月9日,我校2025年科技大会在文化教育学院四楼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学校理事长刘品生,党委书记林兴岚,党委副书记、监事会主席、常务副校长马聪,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刘居安,党委副书记张鹏,副校长张文信、杨方廷、赵明明等领导出席大会,全体教职工和学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林兴岚主持。
会上,杨方廷做《奋楫扬帆,科研领域铸就新荣光—信阳航空职业学院2025年科研工作报告》报告。报告全面回顾了我校2024年科研工作的成绩与不足,并对2025年科研重点任务作出部署。他指出,过去一年我校科研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获批“河南省航空虚拟仿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河南省智能感知与人机协同工程研究中心”两个省级科研平台;闫楚良院士工作站被评为“优秀”等级并获省级资金支持;“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河南数据与应用中心信阳市分中心”建设基本完成,成为新的科研亮点。
同时,他也指出科研队伍建设仍需加强,科研组织结构有待优化。围绕2025年科研工作,将从六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明确任务,确保计划落实;二是发挥平台优势,引领科研发展;三是聚焦航空航天领域,实现科研突破;四是加强科研合作与交流,提升科研实力;五是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构建多元科研梯队;六是完善管理机制、对接国家战略。他强调,2025年是我校“双高”建设和航天校区发展关键之年,科研工作必须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大局,为加快建设“河南航空航天职业大学”提供有力支撑。
马聪宣读了《信阳航空职业学院2024年度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决定》。航空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乘务学院、公共教学部获评“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张文信、朱育林、祁传达、杨传喜、吴鹏、付闯、田飞、石艳青、李维丽、徐珂秾、韩芳、黄俊秋、邱宝梁、熊桂平、王珊珊、黄燕、李苗苗、赵兰婷、邓晶晶、李媛媛等20位教师荣获“科研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希望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再接再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号召全校师生向先进学习,共同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校领导同先进集体和个人合影留念。
航空工程学院院长朱育林作为先进集体代表发言,分享了在科研平台建设、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乘务学院付闯老师代表先进个人发言,结合科研实践畅谈科研对教师成长和服务产业的重要意义,展现出科研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大会还特别邀请特聘教授徐水湧作题为《卫星研制和制造,成功是硬道理》的专题报告。他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深入阐释了“自主创新、攻坚克难”的科研精神,为全体教师带来了深刻的启发和激励。
刘品生作总结讲话。他向全体教职工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向受表彰集体和个人表示祝贺。他充分肯定了我校过去一年在科研平台、项目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他结合会议精神和学校实际说到。一是回顾成绩,坚定信心,以实干担当书写科研工作新篇章。科研机制改革持续深化。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成效突出。服务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二是把握形势,锚定方向,以战略思维谋划科研发展新格局。面对挑战,我们要以聚焦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学校特色发展;聚焦产教深度融合。三是砥砺奋进,勇攀高峰,以创新突破开启科研强校新征程。2025年是学校“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全校上下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要持续强化组织科研,深化人才强校战略,提高全校教师科研整体水平。
他强调,作为教师一是要不断拓展和深化专业知识体系,不断深化和更新自己教授领域的知识储备。二是要锤炼敏锐的科研思维与洞察力。三是要提升团队协作意识与交流能力。四是要坚持知行合一,善于总结提升。他号召全校师生以本次大会为新起点,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为建设高水平“河南航空航天职业大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林兴岚在主持会议上强调,当前学校正处于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希望全体教职工以此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切实增强科学研究人人要为、人人有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持续推动学校科研创新能力上奋勇争先。
来源:科研处 图片:周航 文字:李玉珠 编辑:周航 审核:刘居安